- 对照翻译: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
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,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。
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惜残年。
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,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。
云横秦岭家何在,雪拥蓝关马不前。
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,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。
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
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,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。
题记:
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,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。两年后又遭被贬,情绪十分低落。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,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。韩愈只身一人,仓促上路,走到蓝田关口时,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,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,所以他写下这首诗。
面对“左迁”的现实,作者没有忏悔,没有屈服,而是将满怀的幽怨诉诸笔端。首联写被贬原因,不卑不亢,磊落坦荡。“朝奏”而“夕贬”,可见获罪之快;“九重天”,可知君心难测;“路八千”,可谓行程遥远。颔联坦陈心志,不辞衰老,不惜残年,忠君之心弥坚。颈联即景抒情,回望秦岭,云遮雾锁,家今何在?眼前蓝关,大雪拥塞,马亦不前。此情此景,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。尾联照应诗题,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“好收吾骨瘴江边”,沉痛而又凄凉。全诗如行云流水,奔放不羁,又抑扬顿挫,笔势纵横,极富表现力。
原文: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
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惜残年。
云横秦岭家何在,雪拥蓝关马不前。
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贬潮州路八千。
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,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。
欲为圣明除弊事,肯将衰朽惜残年。
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,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。
云横秦岭家何在,雪拥蓝关马不前。
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,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。
知汝远来应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边。
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,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。
注释校对自《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》,选自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》卷十一(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)。左迁,贬官。元和十四(819)年正月,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,韩愈上书劝谏,触怒皇帝,被贬为潮州刺史。这首诗作于被贬途中。蓝关,即蓝田关,在今陕西蓝田东南。
〔封〕这里指韩愈的谏书《论佛骨表》。
〔朝(zhāo)奏〕早晨上奏。
〔九重天〕这里指皇帝。
〔路八千〕泛指路途遥远。八千,不是确数。
〔圣明〕指皇帝。
〔弊事〕有害的事,指迎奉佛骨的事。
〔秦岭〕在蓝田县内东南。
〔肯将衰朽惜残年〕意思是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。肯,岂肯哪能。
〔应有意〕应该有所打算。
〔瘴(zhàng)江边〕指岭南。潮州在岭南,古时说岭南多瘴气。
〔圣明〕指皇帝。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