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对照翻译:
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
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,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。
把酒问姮娥:
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:
被白发,欺人奈何?
怎么办呢,白发日增,好像故意欺负我。
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
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,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。
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,清光更多。
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,人们说,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。
题记:
《太常引·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。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,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、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。全词想象丰富,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,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。据词题可知,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(1174年)中秋夜,为赠友之作。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,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。十二年中,为了收复中原,作者曾多次上书,力主抗金。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(孝宗),一时之间,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。但经“符离之败”,“隆兴和议”,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。乾道元年(1165年),作者上赵昚《美芹十论》;乾道六年(1170年),上宰相虞允文《九议》,七年之内,连同另两篇,四次奏议,慷慨激昂,反复陈说恢复之事,但始终冷落一旁,未被采纳。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,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。
原文:
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,欺人奈何?
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,清光更多。
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
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,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。
把酒问姮娥:
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:
被白发,欺人奈何?
怎么办呢,白发日增,好像故意欺负我。
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
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,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。
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,清光更多。
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,人们说,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。
选自《稼轩词编年笺注》卷一(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)。太常引,词牌名。建康,今江苏南京。吕叔潜,名大虬(qiú),字叔潜,作者的朋友,生平不详。
〔姮(héng)娥〕即嫦娥,传说中月宫的仙女。
〔斫(zhuó)去桂婆娑,人道是,清光更多〕传说月中有桂树。杜甫《一百五日夜对月》诗:“斫却月中桂,清光应更多。”斫,砍。
〔金波〕形容月光浮动,因亦指月光。《汉书》卷二十二《礼乐志》“月穆穆以金波”。颜师古注“言月光穆穆,若金之波流也”。苏轼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词“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”。
原始诗句: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、欺人奈何?
古韵平仄:仄平平仄仄平平,平仄仄通通。仄仄仄平平?仄仄仄、平平仄平?
今韵平仄:通平平仄仄平平,平仄仄通通。仄仄?平平?仄仄通、平平仄平?
原始诗句: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、清光更多。
古韵平仄:通平仄仄,通通仄仄,仄仄通平平。?仄仄平平,平仄仄、平平通平。 注:多『五歌平声』
今韵平仄:通平仄仄,通通仄仄,平仄通平平。平仄仄平平,平仄仄、平平通?。
重复字体:
一轮秋影转金波,飞镜又重磨。把酒问姮娥:被白发、欺人奈何?
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。斫去桂婆娑,人道是、清光更多。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