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8凯发天生赢家 访问手机版

《曲礼上》的原文打印版、对照翻译及详解(礼记)-k8凯发天生赢家

《曲礼上》由礼记创作

原文:

曲礼上

西汉-礼记

  《曲礼》曰:“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。”安民哉!
  傲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
  贤者狎而敬之,畏而爱之。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。积而能散,安安而能迁。临财毋苟得,临难毋苟免。很毋求胜,分毋求多。疑事毋质,直而勿有。
  若夫,坐如尸,立如斋。礼从宜,使从俗。夫礼者所以定亲疏,决嫌疑,别同异,明是非也。礼,不妄说人,不辞费。礼,不逾节,不侵侮,不好狎。修身践言,谓之善行。行修言道,礼之质也。礼闻取于人,不闻取人。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。
  道德仁义,非礼不成,教训正俗,非礼不备。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,非礼不定。宦学事师,非礼不亲。班朝治军,莅官行法,非礼威严不行。祷祠祭祀,供给鬼神,非礼不诚不庄。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。鹦鹉能言,不离飞鸟;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。今人而无礼,虽能言,不亦禽兽之心乎?夫唯禽兽无礼,故父子聚麀。是故圣人作,为礼以教人。使人以有礼,知自别于禽兽。
  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。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故曰:礼者不可不学也。夫礼者,自卑而尊人。虽负贩者,必有尊也,而况富贵乎?富贵而知好礼,则不骄不淫;贫贱而知好礼,则志不慑。
  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二十曰弱,冠。三十曰壮,有室。四十曰强,而仕。五十曰艾,服官政。六十曰耆,指使。七十曰老,而传。八十、九十曰耄,七年曰悼,悼与耄虽有罪,不加刑焉。百年曰期,颐。
  大夫七十而致事。若不得谢,则必赐之几杖,行役以妇人。适四方,乘安车。自称曰老夫,于其国则称名;越国而问焉,必告之以其制。
  谋于长者,必操几杖以从之。长者问,不辞让而对,非礼也。
  凡为人子之礼:冬温而夏清,昏定而晨省,在丑夷不争。
  夫为人子者,三赐不及车马。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,兄弟亲戚称其慈也,僚友称其弟也,执友称其仁也,交游称其信也。见父之执,不谓之进不敢进,不谓之退不敢退,不问不敢对。此孝子之行也。
  夫为人子者:出必告,反必面,所游必有常,所习必有业。恒言不称老。年长以倍则父事之,十年以长则兄事之,五年以长则肩随之。群居五人,则长者必异席。
  为人子者,居不主奥,坐不中席,行不中道,立不中门。食飨不为概,祭祀不为尸。听于无声,视于无形。不登高,不临深。不茍訾,不茍笑。
  孝子不服暗,不登危,惧辱亲也。父母存,不许友以死。不有私财。
  为人子者:父母存,冠衣不纯素。孤子当室,冠衣不纯采。
  幼子常视毋诳,童子不衣裘裳。立必正方。不倾听。长者与之提携,则两手奉长者之手。负剑辟咡诏之,则掩口而对。
  从于先生,不越路而与人言。遭先生于道,趋而进,正立拱手。先生与之言则对;不与之言则趋而退。
  从长者而上丘陵,则必向长者所视。
  登城不指,城上不呼。
  将适舍,求毋固。将上堂,声必扬。户外有二屦,言闻则入,言不闻则不入。将入户,视必下。入户奉扃,视瞻毋回;户开亦开,户阖亦阖;有后入者,阖而勿遂。毋践屦,毋踖席,抠衣趋隅。必慎唯诺。
  大夫士出入君门,由闑右,不践阈。
  凡与客入者,每门让于客。客至于寝门,则主人请入为席,然后出迎客。客固辞,主人肃客而入。主人入门而右,客入门而左。主人就东阶,客就西阶,客若降等,则就主人之阶。主人固辞,然后客复就西阶。主人与客让登,主人先登,客从之,拾级聚足,连步以上。上于东阶则先右足,上于西阶则先左足。
  帷薄之外不趋,堂上不趋,执玉不趋。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。室中不翔,并坐不横肱。授立不跪,授坐不立。
  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,以袂拘而退;其尘不及长者,以箕自乡而扱之。奉席如桥衡,请席何乡,请衽何趾。席:南乡北乡,以西方为上;东乡西乡,以南方为上。
  若非饮食之客,则布席,席间函丈。主人跪正席,客跪抚席而辞。客彻重席,主人固辞。客践席,乃坐。主人不问,客不先举。将即席,容毋怍。两手抠衣去齐尺。衣毋拨,足毋蹶。
 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,坐而迁之,戒勿越。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坐必安,执尔颜。长者不及,毋儳言。正尔容,听必恭。毋剿说,毋雷同。必则古昔,称先王。侍坐于先生:先生问焉,终则对。请业则起,请益则起。父召无诺,先生召无诺,唯而起。侍坐于所尊敬,毋余席。见同等不起。烛至起,食至起,上客起。烛不见跋。尊客之前不叱狗。让食不唾。
  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屦,视日蚤莫,侍坐者请出矣。侍坐于君子,君子问更端,则起而对。侍坐于君子,若有告者曰:少间,愿有复也;则左右屏而待。毋侧听,毋噭应,毋淫视,毋怠荒。游毋倨,立毋跛,坐毋箕,寝毋伏。敛发毋髢,冠毋免,劳毋袒,暑毋褰裳。
  侍坐于长者,屦不上于堂,解屦不敢当阶。就屦,跪而举之,屏于侧。乡长者而屦;跪而迁屦,俯而纳屦。
  离坐离立,毋往参焉;离立者,不出中间。
  男女不杂坐,不同椸枷,不同巾栉,不亲授。嫂叔不通问,诸母不漱裳。外言不入于梱,内言不出于梱。
  女子许嫁,缨;非有大故,不入其门。姑姊妹女子子,已嫁而反,兄弟弗与同席而坐,弗与同器而食。父子不同席。
  男女非有行媒,不相知名;非受币,不交不亲。故日月以告君,齐戒以告鬼神,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,以厚其别也。
  取妻不取同姓;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。寡妇之子,非有见焉,弗与为友。
  贺取妻者,曰:“某子使某闻子有客,使某羞。”
 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,老者不以筋力为礼。
  名子者不以国,不以日月,不以隐疾,不以山川。
  男女异长。男子二十,冠而字。父前,子名;君前,臣名。女子许嫁,笄而字。
  凡进食之礼,左殽右胾,食居人之左,羹居人之右。脍炙处外,醯酱处内,葱㳿处末,酒浆处右。以脯脩置者,左朐右末。客若降等执食兴辞,主人兴辞于客,然后客坐。主人延客祭:祭食,祭所先进。殽之序,遍祭之。三饭,主人延客食胾,然后辩殽。主人未辩,客不虚口。
  侍食于长者,主人亲馈,则拜而食;主人不亲馈,则不拜而食。
  共食不饱,共饭不泽手。毋抟饭,毋放饭,毋流歠,毋咤食,毋啮骨,毋反鱼肉,毋投与狗骨。毋固获,毋扬饭。饭黍毋以箸。毋嚃羹,毋絮羹,毋刺齿,毋歠醢。客絮羹,主人辞不能亨。客歠醢,主人辞以窭。濡肉齿决,干肉不齿决。毋嘬炙。
  卒食,客自前跪,彻饭齐以授相者,主人兴辞于客,然后客坐。侍饮于长者,酒进则起,拜受于尊所。长者辞,少者反席而饮。长者举未釂,少者不敢饮。长者赐,少者、贱者不敢辞。赐果于君前,其有核者怀其核。御食于君,君赐余,器之溉者不写,其余皆写。
  馂余不祭。父不祭子,夫不祭妻。御同于长者,虽贰不辞,偶坐不辞。羹之有菜者用梜,其无菜者不用梜。
 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,巾以絺。为国君者华之,巾以绤。为大夫累之,士疐之,庶人龁之。
  父母有疾,冠者不栉,行不翔,言不惰,琴瑟不御,食肉不至变味,饮酒不至变貌,笑不至矧,怒不至詈。疾止复故。
  有忧者侧席而坐,有丧者专席而坐。
  水潦降,不献鱼鳖,献鸟者拂其首,畜鸟者则勿拂也。献车马者执策绥,献甲者执胄,献杖者执末。献民虏者操右袂。献粟者执右契,献米者操量鼓。献孰食者操酱齐。献田宅者操书致。
  凡遗人弓者:张弓尚筋,弛弓尚角。右手执箫,左手承弣。尊卑垂帨。若主人拜,则客还辟,辟拜。主人自受,由客之左接下承弣;乡与客并,然后受。进剑者左首。进戈者前其鐏,后其刃。进矛戟者前其镦。
  进几杖者拂之。效马效羊者右牵之;效犬者左牵之。执禽者左首。饰羔雁者以缋。受珠玉者以掬。受弓剑者以袂。饮玉爵者弗挥。凡以弓剑、苞苴、箪笥问人者,操以受命,如使之容。
  凡为君使者,已受命,君言不宿于家。君言至,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;使者归,则必拜送于门外。若使人于君所,则必朝服而命之;使者反,则必下堂而受命。
  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君子不尽人之欢,不竭人之忠,以全交也。
  《礼》曰:君子抱孙不抱子。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,子不可以为父尸。为君尸者,大夫士见之,则下之。君知所以为尸者,则自下之,尸必式。乘必以几。
  齐者不乐不吊。
  居丧之礼,毁瘠不形,视听不衰。升降不由阼阶,出入不当门隧。居丧之礼,头有创则沐,身有疡则浴,有疾则饮酒食肉,疾止复初。不胜丧,乃比于不慈不孝。五十不致毁,六十不毁,七十唯衰麻在身,饮酒食肉,处于内。生与来日,死与往日。知生者吊,知死者伤。知生而不知死,吊而不伤;知死而不知生,伤而不吊。吊丧弗能赙,不问其所费。问疾弗能遗,不问其所欲。见人弗能馆,不问其所舍。赐人者不曰来取。与人者不问其所欲。适墓不登垄,助葬必执绋。临丧不笑。揖人必违其位。望柩不歌。入临不翔。当食不叹。邻有丧,舂不相。里有殡,不巷歌。适墓不歌。哭日不歌。送丧不由径,送葬不辟涂潦。临丧则必有哀色,执绋不笑,临乐不叹;介胄,则有不可犯之色。
  故君子戒慎,不失色于人。国君抚式,大夫下之。大夫抚式,士下之。礼不下庶人,刑不上大夫。刑人不在君侧。
  兵车不式。武车绥旌,德车结旌。史载笔,士载言。前有水,则载青旌。前有尘埃,则载鸣鸢。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。前有士师,则载虎皮。前有挚兽,则载貔貅。行:前朱鸟而后玄武,左青龙而右白虎。招摇在上,急缮其怒。进退有度,左右有局,各司其局。
  父之雠,弗与共戴天。兄弟之雠不反兵。交游之雠不同国。四郊多垒,此卿大夫之辱也。地广大,荒而不治,此亦士之辱也。
  临祭不惰。祭服敝则焚之,祭器敝则埋之,龟策敝则埋之,牲死则埋之。凡祭于公者,必自彻其俎。
  卒哭乃讳。礼,不讳嫌名。二名不偏讳。逮事父母,则讳王父母;不逮事父母,则不讳王父母。君所无私讳,大夫之所有公讳。《诗》、《书》不讳,临文不讳。庙中不讳。夫人之讳,虽质君之前,臣不讳也;妇讳不出门。大功小功不讳。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
  外事以刚日,内事以柔日。
  凡卜筮日:旬之外曰远某日,旬之内曰近某日。丧事先远日,吉事先近日。曰:“为日,假尔泰龟有常,假尔泰筮有常。”
  卜筮不过三,卜筮不相袭。龟为卜,策为筮,卜筮者,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、敬鬼神、畏法令也;所以使民决嫌疑、定犹与也。故曰:“疑而筮之,则弗非也;日而行事,则必践之。”
  君车将驾,则仆执策立于马前。已驾,仆展軨、效驾,奋衣由右上取贰绥,跪乘,执策分辔,驱之五步而立。君出就车,则仆并辔授绥。左右攘辟,车驱而驺。至于大门,君抚仆之手而顾,命车右就车;门闾沟渠,必步。
  凡仆人之礼,必授人绥。若仆者降等,则受;不然,则否。若仆者降等,则抚仆之手;不然,则自下拘之。客车不入大门。妇人不立乘。犬马不上于堂。故君子式黄髪,下卿位,入国不驰,入里必式。
  君命召,虽贱人,大夫士必自御之。介者不拜,为其拜而蓌拜。祥车旷左,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;左必式。仆御、妇人则进左手,后右手;御国君,则进右手、后左手而俯。国君不乘奇车。车上不广欬,不妄指。立视五巂,式视马尾,顾不过毂。国中以策彗恤勿驱。尘不出轨。国君下齐牛,式宗庙。大夫士下公门,式路马。乘路马,必朝服载鞭策,不敢授绥,左必式。步路马,必中道。以足蹙路马刍,有诛。齿路马,有诛。

说明:古文之家的工作重心是对古诗文进行校对并注音,我们所提供的译文、注释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聚合,仅供参考,文章所涉及的字、词发音请以拼音版作为主要参考。
    对照翻译:

      《曲礼》曰:“
      据《曲礼》记载:
    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。”
    待人处事必须恭敬严谨,神态应当端庄肃重,好像在沉思似的,所说的话要合理。
    安民哉!
    这样才能让人民安定下来。
      傲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
      不能滋长傲慢之心,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,内心的意志不可自满,享乐不可无度。
      贤者狎而敬之,畏而爱之。
      对于道德、才能胜于己者,要亲近和尊敬他,畏服并爱戴他。
    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。
   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,不可只知其优点,而不知其缺点,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,不可只知其缺点,而不知其优点。
    积而能散,安安而能迁。
    自己有了积蓄,要分给贫穷的人,居安思危,能够及时改变处境。
    临财毋苟得,临难毋苟免。
    面对财物,不能随意的占为己有,面对危急,不能随意地逃避。
    很毋求胜,分毋求多。
    与人发生争执,不能狠辣地求胜,分配财物,不能强求过多的部分。
    疑事毋质,直而勿有。
    对于有疑问的事情,不能自以为是,有正确的答案的时候也不能太自我。
      若夫,坐如尸,立如斋。
      坐着的时候,要像祭祀时的人那样庄重,站着的时候,要像斋戒时的人那般恭敬。
    礼从宜,使从俗。
    礼节要顺应事之所宜,出使他国要入乡随俗。
   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,决嫌疑,别同异,明是非也。
    所谓礼,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,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,辨别事物的异同,分辨是非的。
    礼,不妄说人,不辞费。
    依礼而言,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,不可说做不到的话。
    礼,不逾节,不侵侮,不好狎。
    依礼,做事不得超过自己的身份,不得侵犯侮慢他人,也不轻佻亲狎。
    修身践言,谓之善行。
    涵养自己的德性,实践自己的诺言,这就叫做完美的品行。
    行修言道,礼之质也。
    行合忠信,言合仁义,这是礼的本质。
    礼闻取于人,不闻取人。
    关于礼的知识,只听说过向人请教学习的,没有听过要求别人请教学习的。
    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。
    关于礼的知识,听说过有学生主动来到师门拜师学艺的规矩,没有听说过教授礼仪的人追着别人去教授的。
      道德仁义,非礼不成,教训正俗,非礼不备。
      道德仁义没有合乎礼的标准的行为就不可能得以成就,教育人民端正,没有礼就不可能完备。
    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
    论辩争执没有礼的介入,就不可能解决。
   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,非礼不定。
    君臣、上下级、父子、兄弟之间的名分礼遇,没有礼便不能。
    宦学事师,非礼不亲。
    外出游学拜师,没有礼便不会亲密融洽。
    班朝治军,莅官行法,非礼威严不行。
    排列朝廷上的等级和整治军队,官员到位执法,没有礼就不能树立威严。
    祷祠祭祀,供给鬼神,非礼不诚不庄。
    因事祭祀和日常例行的祭祀、供养神鬼、若没有礼的程式,就不能体现虔诚和庄重。
   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。
    这样说来,君子总是以恭敬、克制和退让来阐释礼。
    鹦鹉能言,不离飞鸟;
    鹦鹉能言,始终是飞鸟。
    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。
    猩猩会说话,也始终属于禽兽。
    今人而无礼,虽能言,不亦禽兽之心乎?
    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,即使能说话,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?
    夫唯禽兽无礼,故父子聚麀。
    只是禽兽无礼,才会有父子共妻。
    是故圣人作,为礼以教人。
    所以,圣人兴起时,才制定礼教化人们。
    使人以有礼,知自别于禽兽。
    使人们有礼,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。
      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。
      上古时期,人们崇尚“德”,后来却讲求施报。
    礼尚往来。
    礼崇尚往来。
    往而不来,非礼也;
    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,是不合礼的。
    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
    别人施恩惠于己,却没有报答,也不合礼。
    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
    人们有了礼的规范,社会便得以安定,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。
    故曰:
    所以说:“
    礼者不可不学也。
    礼,不能不学啊!”
    夫礼者,自卑而尊人。
    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,对别人尊重。
    虽负贩者,必有尊也,而况富贵乎?
    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,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,更何况富贵的人呢?
    富贵而知好礼,则不骄不淫;
    身处富贵而懂得遵守礼仪,就不会骄奢淫逸。
    贫贱而知好礼,则志不慑。
    身处贫贱而懂得遵守礼仪,那么就会树立远大志向,内心也会变得无所畏惧。
      人生十年曰幼,学。
      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,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。
    二十曰弱,冠。
    二十岁叫做弱,这时候就该加冠了。
    三十曰壮,有室。
    三十岁叫做壮,这时候就该娶妻了。
    四十曰强,而仕。
    四十岁叫做强,这时候就该做官了。
    五十曰艾,服官政。
    五十岁叫做艾,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政事了。
    六十曰耆,指使。
    六十岁叫做耆[],这时候就该役使他人了。
    七十曰老,而传。
    七十岁叫做老,这时候就该把家事交给儿孙掌管了。
    八十、九十曰耄,七年曰悼,悼与耄虽有罪,不加刑焉。
    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[],七岁的孩子叫做悼,被称为耄与悼的老人和幼儿,即令有罪,也不对他们判刑。
    百年曰期,颐。
    百岁老人叫做期,儿孙要尽心加以供养。
      大夫七十而致事。
      大夫级别的官员,到了七十岁就可以把所掌管的事情交还君主而告老。
    若不得谢,则必赐之几杖,行役以妇人。
    如果告老未得允许,那么君主一定要赐给大夫几和杖,在本国因公外出,可以有妇人陪从。
    适四方,乘安车。
    若出使异国,可以乘坐安车。
    自称曰老夫,于其国则称名;
    在上述场合与人讲话,可以自称“老夫”,但在朝廷上与自己的国君讲话则要自称己名。
    越国而问焉,必告之以其制。
    邻国来问,国君必问于老者以答之。
      谋于长者,必操几杖以从之。
      和长辈商议事情,一定要随身带着几杖去。
    长者问,不辞让而对,非礼也。
    长辈有所问,如果不先谦让一番而回答,就不合乎礼的规定。
      凡为人子之礼:
      凡是作子女的。
    冬温而夏清,昏定而晨省,在丑夷不争。
    都应做到冬天让父母过得温暖,夏天让父母过得凉爽,晚上替他们铺床安枕,早晨向他们问候请安,与平辈相处,不和人争斗。
      夫为人子者,三赐不及车马。
      凡是做儿女的,可以以父亲的名义将某些财物送人,把一般财物赠人,还可以商量,但绝对不能赠送车马。
    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,兄弟亲戚称其慈也,僚友称其弟也,执友称其仁也,交游称其信也。
    所以本乡本土都称赞他的孝顺,兄弟亲戚都赞扬他的仁爱,同僚们都称赞他的敬爱兄长,同志们都称赞他的对人厚道,和他有来往的人也都称赞他的诚实可靠。
    见父之执,不谓之进不敢进,不谓之退不敢退,不问不敢对。
    前去拜访父亲的好友,人家不让进门就不敢自己做主进去,不让向后退就不敢自己做主向后退,人家没有提问,不敢随意开口说话。
    此孝子之行也。
    就像对待父亲一般,这样做才算是孝子的行为。
      夫为人子者:
      作儿女的。
    出必告,反必面,所游必有常,所习必有业。
    出行之前一定要当面禀告父母,回到家里也要亲自告知父母。
    恒言不称老。
    出游必须有一定的去处。
   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,十年以长则兄事之,五年以长则肩随之。
    所学习的一定有具体的正当的内容,平常讲话不可在自称中带有“老”字,对于年长自己一辈的人,应当待之如父,对于年长十岁的人,应当待之如兄,对于年长五岁的人,虽可以并肩而行,但仍须略微退后。
    群居五人,则长者必异席。
    自己一辈的五人同居一处,应让年长者另坐一席。
      为人子者,居不主奥,坐不中席,行不中道,立不中门。
      作儿女的,家居不可占据室内的西南隅,不可坐在席的中间位置,不可走在路的中央,不可立在门的中央。
    食飨不为概,祭祀不为尸。
    遇有宴请宾客的事,如何招待,自有家长裁决,不可自作主张,举行祭祀的时候,不可充当受祭之人。
    听于无声,视于无形。
    要时刻留心父母旨意,在父母还没做出动作前就知道父母的意思。
    不登高,不临深。
    不要登高,不要临深。
    不茍訾,不茍笑。
    不随便诋毁他人,不随便嬉笑。
      孝子不服暗,不登危,惧辱亲也。
      孝子不在冥暗之中做事,不行险以侥幸,怕给双亲带来不善教子的恶名。
    父母存,不许友以死。
    双亲健在,不应承诺为朋友报仇、卖命。
    不有私财。
    也不应有私财。
      为人子者:
      做儿女的。
    父母存,冠衣不纯素。
    如果父母还健在,戴的帽,穿的衣服上不可用白色镶边。
    孤子当室,冠衣不纯采。
    主持家事的孤子,戴的帽,穿的衣服,不能用彩色镶边。
      幼子常视毋诳,童子不衣裘裳。
      切记不可给儿童做出说谎话的榜样,儿童不宜穿皮衣和裙子。
    立必正方。
    儿童站立的时候必须保持端正的姿势。
    不倾听。
    不得作出偏头听人讲话的样子。
    长者与之提携,则两手奉长者之手。
    如果长辈要拉着儿童的手走路,儿童就应双手捧着长辈的手。
    负剑辟咡诏之,则掩口而对。
    长辈俯下身来在耳边说话,小儿也应该掩口回答。
      从于先生,不越路而与人言。
      跟随先生走路,不要随便越过道路与别人说话。
    遭先生于道,趋而进,正立拱手。
    在路上碰见先生,要快步上前,正立拱手见礼。
    先生与之言则对;
    先生和自己讲话,就配合着回答。
    不与之言则趋而退。
    先生不与自己讲话,就快步退下。
      从长者而上丘陵,则必向长者所视。
      跟随长者登上较高的山坡时,一定要朝着长者所看的方向看去。
      登城不指,城上不呼。
      登上城墙,不要随意指示方向,不要大呼小叫,以免使大家迷惑或受到惊吓。
      将适舍,求毋固。
      将要到别人家去,凡事当求合理,不可失之粗野。
    将上堂,声必扬。
    将要进入人家的堂室,一定要发出较大的声响。
    户外有二屦,言闻则入,言不闻则不入。
    看到门外放着两双鞋子,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,是可以进去的,倘若不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,就不要进去了。
    将入户,视必下。
    即将进门的时候,目光一定要向下。
    入户奉扃,视瞻毋回;
    进门以后要神情肃敬,不要东张西望。
    户开亦开,户阖亦阖;
    如果门本来是开着的,就让它仍旧开着,如果门本来是关着的,仍然让它关着。
    有后入者,阖而勿遂。
    如果后面还有人进来,就将门轻轻掩上。
    毋践屦,毋踖席,抠衣趋隅。
    进门时不要踩踏他人的鞋子,将入席位,不要跨越坐席,应提起裙子的下摆走向席位下角。
    必慎唯诺。
    坐定之后,要谨慎地应对。
      大夫士出入君门,由闑右,不践阈。
      大夫、士进出国君的大门,应由门橛的右边走,也不得践踏门坎。
      凡与客入者,每门让于客。
      凡和客人一道进门,每到一个门口主人都要让客人先进。
    客至于寝门,则主人请入为席,然后出迎客。
    客人走到寝室门口,主人要请客人稍等,而自己先进去铺好席位,然后再出来迎接客人。
    客固辞,主人肃客而入。
    主人请客先入,客人要推辞两次,主人这才引导客人入室。
    主人入门而右,客入门而左。
    主人进门后向右走,客人入门后向左走。
    主人就东阶,客就西阶,客若降等,则就主人之阶。
    主人走向东阶,客人走向西阶,如果客人身份较主人卑下,就应随主人走向东阶。
    主人固辞,然后客复就西阶。
    要等主人一再谦让,然后客人才又拐回西阶。
    主人与客让登,主人先登,客从之,拾级聚足,连步以上。
    到了阶前,主客又互相谦让谁先登阶,谦让的结果主人先登,客人跟着,主人登上一阶,客人跟着登上一阶,每阶都是先举一足,而后举另一足与前足并拢,如此这般地一步接着一步地上去。
    上于东阶则先右足,上于西阶则先左足。
    上东阶的主人应先举右足,上西阶的客人应先举左足。
      帷薄之外不趋,堂上不趋,执玉不趋。
      在离帷帘遮挡较远的地方不要快步走,堂上不要快步走,手中拿着玉器时也不要快步走。
    堂上接武,堂下布武。
    堂上走路要用小碎步,堂下走路可以用大步,室内走路不可张开两臂。
    室中不翔,并坐不横肱。
    和别人坐在一起不可横起胳膊。
    授立不跪,授坐不立。
    把东西交给站着的人则自己不应跪,把东西交给坐着的人则自己不应立。
      凡为长者粪之礼,必加帚于箕上,以袂拘而退;
      凡是为长者扫除席前之礼,一定要用扫帚遮住畚箕,扫的时候要一手持帚扫地,一手举起衣袖遮住扫帚,边扫边退。
    其尘不及长者,以箕自乡而扱之。
    这样就不会使灰尘飞扬,污及长者,撮垃圾时,要使畚箕朝向自己。
    奉席如桥衡,请席何乡,请衽何趾。
    双手捧席要横着,像井上桔槔那样左端昂起右端低垂。
    席:
    为尊者铺设坐席:
    南乡北乡,以西方为上;
    要问面向何方,为尊者铺设卧席,要问脚朝何方。
    东乡西乡,以南方为上。
    席是南北方向铺设的,以西方为尊位,东西方向铺设的,以南方为尊位。
      若非饮食之客,则布席,席间函丈。
      若不是请来吃饭的客人,席要散开些,一般说来,席与席之间要有一丈的距离。
    主人跪正席,客跪抚席而辞。
    当主人跪着为客人整理席位时,客人也要跪着并且按住席子说不敢当。
    客彻重席,主人固辞。
    客人提出要撤去重叠的席子时,主人要一再地表示辞让阻止。
    客践席,乃坐。
    客人就席之后,主人才能坐下。
    主人不问,客不先举。
    主人如果不问话,客人不可率先说话。
    将即席,容毋怍。
    将就席,要仪容庄重,不可有失常态。
    两手抠衣去齐尺。
    两手提起衣裳的下缉,使下缉离地一尺左右。
    衣毋拨,足毋蹶。
    这样才不致于脚踩着衣裳,不要掀动上衣,迈步不要慌里慌张,以免脚下有失。
     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,坐而迁之,戒勿越。
      如果在当行的路前放有先生的书册琴瑟,就要跪下来把它们移开,千万不可从上面跨越过去。
    虚坐尽后,食坐尽前。
    不是饮食之座,应尽量往后坐,饮食之座,则要尽量靠前。
    坐必安,执尔颜。
    坐要安稳,始终保持自然的神态。
    长者不及,毋儳言。
    长者没有提及的事,不要随便插嘴打断。
    正尔容,听必恭。
    要神情端庄,恭恭敬敬地听先生讲话。
    毋剿说,毋雷同。
    不可把别人的见解说成是自己的见解,不可没有主见,人云亦云。
    必则古昔,称先王。
    说话一定要以历史事实为根据,也可引述先王之言为根据。
    侍坐于先生:
    在先生身边陪坐。
    先生问焉,终则对。
    先生问到自己,要等到他的问话终了再回答。
    请业则起,请益则起。
    向先生请教书本中的问题,要起立,请先生把不明白的地方再讲一遍,也要起立。
    父召无诺,先生召无诺,唯而起。
    父亲召唤时,不可用“诺”来答应,先生召唤时,也不可用“诺”来答应,应该用“唯”来回答,同时起立。
    侍坐于所尊敬,毋余席。
    在所尊敬的人身边陪坐,要尽量靠近,不要使自己的席端留有余地。
    见同等不起。
    见到同辈的人来,可不起立。
    烛至起,食至起,上客起。
    见到执掌火炬的人来,要起立,见到端饭的人来,要起立,见到主人的贵客来,要起立。
    烛不见跋。
    晚上座谈,不可使客人发现有许多火炬柄,否则,客人将误会为主人不欲留客久坐。
    尊客之前不叱狗。
    在贵客面前不得大声喝斥狗。
    让食不唾。
    主人请客人进食时,客人不可吐口水。
      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,撰杖屦,视日蚤莫,侍坐者请出矣。
      在君子身旁陪坐,如果看到君子打哈欠伸懒腰,或是准备拿起手杖和穿鞋,或是据太阳的位置看时间的早晚,陪坐者就该主动告退了。
    侍坐于君子,君子问更端,则起而对。
    在君子身旁陪坐,君子如果问及另外的事,陪坐者要起立回答。
    侍坐于君子,若有告者曰:
    在君子身旁陪坐,如果有人进来说:“
    少间,愿有复也;
    想借用片刻空闲,有话要讲。”
    则左右屏而待。
    这时候,陪坐者就应暂时避开,在不影响来人说话的地方等待。
    毋侧听,毋噭应,毋淫视,毋怠荒。
    不要侧耳探听别人的说话,不要粗声大气地答应,不要转动眼珠斜看,不要做出无精打采的样子。
    游毋倨,立毋跛,坐毋箕,寝毋伏。
    走路不要露出傲慢的样子,站立时要双腿挺直,不可一腿直立,一腿打弯,坐着时不要像畚箕一样把双腿叉开,睡觉时不要俯卧。
    敛发毋髢,冠毋免,劳毋袒,暑毋褰裳。
    头发要用帛束好,不要让它像假发那样下垂,帽子不可随便脱下,干活时不要脱衣露体,热天也不要撩起裙子。
      侍坐于长者,屦不上于堂,解屦不敢当阶。
      凡在长者身旁陪坐,要把鞋子脱在阶下,不可穿着鞋子上堂,脱下的鞋子切莫放在当阶,以免妨碍后来者升堂。
    就屦,跪而举之,屏于侧。
    穿鞋时,要跪着拿起鞋子,退到一旁再穿。
    乡长者而屦;
    如果面向长者穿鞋。
    跪而迁屦,俯而纳屦。
    就要跪着把鞋子旋转度,然后弯腰穿上。
      离坐离立,毋往参焉;
      遇到两个人并排坐着或并排立着,自己就不要再插身其间。
    离立者,不出中间。
    遇到两个人并立,不要从他们中间穿过。
      男女不杂坐,不同椸枷,不同巾栉,不亲授。
      男女不可同坐在一起,不可共用同一个衣架,不可共用同一面巾和梳子,不可亲手互相递交东西。
    嫂叔不通问,诸母不漱裳。
    小叔和嫂嫂不互相问候,不可让庶母洗自己的下身衣裳。
    外言不入于梱,内言不出于梱。
    男人谈的事情不得让女人知道并干预,女人谈论的事情也不可让男人知道并干预,街谈巷议不得带入闺房,妇女在闺房所讲的话也不得拿到外边宣扬。
      女子许嫁,缨;
      女子订婚之后,就要头上佩戴彩带,表示已经有主了。
    非有大故,不入其门。
    没有大事,不得进入其居室之门。
    姑姊妹女子子,已嫁而反,兄弟弗与同席而坐,弗与同器而食。
    姑母、姐妹、自己的女儿,出嫁以后回到娘家,兄弟不可与之同席而坐,不可与之共用同一器皿进食。
    父子不同席。
    父子不可同席而坐。
      男女非有行媒,不相知名;
      男女之间,如果没有媒人往来提亲,就不知道对方的名字。
    非受币,不交不亲。
    如果女方还没有接受财礼,双方就不会有交往,更不会关系亲密。
    故日月以告君,齐戒以告鬼神,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,以厚其别也。
    因此,结婚的年月日要向官方登记,还要斋戒禀告祖先,还要置办酒席邀请乡邻、同事、朋友,如此郑重其事,就是为了强调男女之别。
      取妻不取同姓;
      娶妻不得取同姓女子。
    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。
    所以买妾不知她的本姓,就得通过占卜决定可否。
    寡妇之子,非有见焉,弗与为友。
    寡妇的儿子,除非表现出具有卓异的才能,不得和他交朋友。
      贺取妻者,曰:“
      祝贺娶妻者,如果祝贺者本人不在场,其所派使者应当这样说:“
    某子使某闻子有客,使某羞。”
    是某君派我来的,某君听说您要宴请宾客,特派我来进献一点酒食。”
      贫者不以货财为礼,老者不以筋力为礼。
      对于贫穷的人,就不必苛求他非要以货财为礼了,对于年老的人,就不必苛求他非要以体力为礼了。
      名子者不以国,不以日月,不以隐疾,不以山川。
      替小孩取名,不要用国名,也不要用日月之名,不要用身上暗疾之名,也不要用山川之名。
      男女异长。
      有长男有次男,有长女有次女。
    男子二十,冠而字。
    兄弟和姐妹的排行应予以分开,男子到了二十岁,举行过冠礼,就得敬重他的大名,不好随便叫唤,因此要另取个“字”。
    父前,子名;
    不过,在父母。
    君前,臣名。
    国君面前,仍须称名。
    女子许嫁,笄而字。
    女子到了可以订婚的时候,要用簪盘起头发,亦不宜随便唤名,得另取个“字”。
      凡进食之礼,左殽右胾,食居人之左,羹居人之右。
      凡陈设便餐,带骨的肉放在左边,切好的大块肉放在右边,饭食放在人的左手方,羹汤放在人的右手方。
    脍炙处外,醯酱处内,葱㳿处末,酒浆处右。
    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放在盛肴胾的器皿之外,离人远些,醋和肉酱放在盛肴胾的器皿之内,离人近些,蒸葱放在醋和肉酱之左,酒和浆放在羹汤之右。
    以脯脩置者,左朐右末。
    如果还要摆设干肉,则弯曲的在左,挺直的在右。
   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,主人兴辞于客,然后客坐。
    如果客人的身份较主人卑下,就应端着饭碗起立,说自己不敢当此席位,这时主人就要起身劝说客人不要客气,然后客人才又落座。
    主人延客祭:
    主人请客人和他一道祭食。
    祭食,祭所先进。
    祭饭食的方法是,主人先摆上哪一种就先祭哪一种。
    殽之序,遍祭之。
    祭肴馔的方法是逐一祭之,祭个遍。
    三饭,主人延客食胾,然后辩殽。
    吃过三口饭后,主人要请客人吃切好的大块肉,然后请客人遍尝各种肴馔。
    主人未辩,客不虚口。
    如果主人尚未吃完,客人不可漱口表示已经吃饱。
      侍食于长者,主人亲馈,则拜而食;
      陪着长者吃饭,如果主人亲自布菜,要拜谢之后再吃,主人不亲自布菜,就不必拜谢,可以径自动手取食。
    主人不亲馈,则不拜而食。
      大伙儿共同吃饭,要注意谦让,不可自顾自己吃饱。
      共食不饱,共饭不泽手。
    大伙儿共同吃饭,要注意手的清洁。
    毋抟饭,毋放饭,毋流歠,毋咤食,毋啮骨,毋反鱼肉,毋投与狗骨。
    不要把饭搓成团,不要把多取的饭再放回食器,不要大口喝,以免满口汁液外流,不要吃得啧啧作响,不要啃骨头,以免弄出声响,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再放回食器,不要把骨头扔给狗。
    毋固获,毋扬饭。
    不要争抢着吃好吃的东西,不要为了贪快而扬去饭中的热气。
    饭黍毋以箸。
    吃黍米饭不要用筷子。
    毋嚃羹,毋絮羹,毋刺齿,毋歠醢。
    羹汤中的菜要经过咀嚼,不可大口囫囵吞下,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羹汤,不要当众剔牙,不要喝肉酱。
    客絮羹,主人辞不能亨。
    客人如果调和羹汤,主人就要道歉,说不会烹饪。
    客歠醢,主人辞以窭。
    客人如果喝肉酱,主人就要道歉,说由于家贫以至于备办的食物不够吃。
    濡肉齿决,干肉不齿决。
    湿软的肉可以用齿咬断,干硬的肉不可以用齿咬断,就须用手擘而食之。
    毋嘬炙。
    吃烤肉不要一口吞下一大块。
      卒食,客自前跪,彻饭齐以授相者,主人兴辞于客,然后客坐。
      食毕,客人要从前面跪着收拾盛饭菜的食器并交给在旁服务的人,这时主人要连忙起身,说不敢劳动客人,然后客人再坐下。
    侍饮于长者,酒进则起,拜受于尊所。
    陪伴长者饮酒,看见长者将给自己斟酒就要赶快起立,走到放酒樽的地方拜受。
    长者辞,少者反席而饮。
    长者说不要如此客气,然后少者才回到自己的席位准备喝酒。
    长者举未釂,少者不敢饮。
    长者尚未举杯饮尽,少者不敢饮。
    长者赐,少者、贱者不敢辞。
    长者有所赐,作晚辈的、作僮仆的不得辞让不受。
    赐果于君前,其有核者怀其核。
    国君当面赐食水果,有核的要把核藏在怀里,不可以吐在地上。
    御食于君,君赐余,器之溉者不写,其余皆写。
    伺候国君吃饭,国君赐以剩余之食,这时就要看盛食之器是否可以洗涤,若是可以洗涤的食器,则就原器取食,不必倒入另外的器皿,若是不可以洗涤的食器,就要统统倒入另外的器皿取食,这是害怕弄脏了国君的食器。
      馂余不祭。
      吃剩余之食不须行祭食之礼。
    父不祭子,夫不祭妻。
    父亲吃儿子剩余之食,丈夫吃妻子剩余之食,也都不祭。
    御同于长者,虽贰不辞,偶坐不辞。
    陪同长者参加宴会,如果主人厚待少者如同长者一样,少者不用说客气话,作为宴席上的陪客,也不用说客气话。
    羹之有菜者用梜,其无菜者不用梜。
    汤里如果有菜,就要用筷子来夹,如果没有,则不用筷子,只用汤匙。
     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,巾以絺。
      为天子削瓜,先削去皮,再切成四瓣,拦腰横切一刀,然后用细葛布盖上。
    为国君者华之,巾以绤。
    为国君削瓜,先削去皮,再一分为二,也拦腰横切一刀,然后用粗葛布盖上。
    为大夫累之,士疐之,庶人龁之。
    为大夫削瓜,只要削去皮即可,不盖任何东西,士人只切掉瓜蒂,再横切一刀,庶人在切除瓜蒂之后就捧着整个瓜啃吃。
      父母有疾,冠者不栉,行不翔,言不惰,琴瑟不御,食肉不至变味,饮酒不至变貌,笑不至矧,怒不至詈。
      父母生病,成年的儿子由于心中忧虑,头忘记了梳,走路也不像平日那样甩开双臂,开玩笑的话也不讲了,乐器也不弹奏了,吃肉只是吃一点,饮酒也不至于喝到脸红,不开怀大笑,发怒也不会骂人。
    疾止复故。
    父母病愈,作儿子的才恢复常态。
      有忧者侧席而坐,有丧者专席而坐。
      父母有病的人要独席而坐,父母去世不久的人只坐单层的席子。
      水潦降,不献鱼鳖,献鸟者拂其首,畜鸟者则勿拂也。
      路上积水下降,不须以鱼鳖献人,凡献野鸟要扭转其首以防其啄人,献家禽则不须如此。
    献车马者执策绥,献甲者执胄,献杖者执末。
    献车马的人,只要呈上马鞭和登车索就可以了,献铠甲的人,只要呈上头盔就行了,献手杖者,要自己手执杖的末端。
    献民虏者操右袂。
    献俘虏的时候要抓紧他的右臂。
    献粟者执右契,献米者操量鼓。
    献粱、稻一类谷物者,只要呈上可以兑取的证券就行了,献米的人,可以呈上量米的容器。
    献孰食者操酱齐。
    献熟食的人,要先送上酱类和切碎的腌菜。
    献田宅者操书致。
    献田地房产的人,只要呈上田契房契即可。
      凡遗人弓者:
      凡是送人弓的。
    张弓尚筋,弛弓尚角。
    如果弓弦己经张紧,就要弓弦向上,如果弓弦尚未张紧,就要弓背向上。
    右手执箫,左手承弣。
    同时右手拿着弓的一头,左手托着弓背的中部。
    尊卑垂帨。
    授受双方彼此鞠躬为礼。
    若主人拜,则客还辟,辟拜。
    如果主人下拜,客人要退避,避开主人的拜,表示不敢当。
    主人自受,由客之左接下承弣;
    如果是主人自己接受弓,就要从客人左手方接住弓背的中部,用右手接住弓的下头。
    乡与客并,然后受。
    与客人面朝同一方向并排而立,然后接过弓来。
    进剑者左首。
    送别人剑,要剑柄向右。
    进戈者前其鐏,后其刃。
    送别人戈,要以戈柄朝前,戈刃向后。
    进矛戟者前其镦。
    送别人矛或戟,也要以柄向前。
      进几杖者拂之。
      送人几案和手杖,要擦拭干净。
    效马效羊者右牵之;
    献马献羊要用右手牵着。
    效犬者左牵之。
    献犬则用左手牵着。
    执禽者左首。
    以鸟送人,要鸟头向左。
    饰羔雁者以缋。
    以羊羔和雁送人,要在羊羔和雁身上蒙上彩色画布。
    受珠玉者以掬。
    接受珠玉,要用双手捧着。
    受弓剑者以袂。
    接受弓剑,要用衣袖承接。
    饮玉爵者弗挥。
    用玉杯饮酒,不要挥扬,以免失手打破。
    凡以弓剑、苞苴、箪笥问人者,操以受命,如使之容。
    凡是被尊者派去赠送弓剑、苞苴、箪笥的人,在捧起这些礼物接受使命时,其仪态要像是臣受君命出聘他国那样。
      凡为君使者,已受命,君言不宿于家。
      凡是被国君派作使臣的人,接到使命之后就不得在家逗留,要立刻出发。
    君言至,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;
    传达国君命令的使者来到,主人就要穿上朝服在门外拜迎使者,并说有劳尊驾。
    使者归,则必拜送于门外。
    使者回去时,还要到门外拜送。
    若使人于君所,则必朝服而命之;
    如果派人到国君那里去,就得像亲自朝见国君那样,先穿上朝服再派遣使者。
    使者反,则必下堂而受命。
    使者从国君那里回来,一定要下堂迎接使者带来的君命。
      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
      博闻强记而能谦让,乐于作善事而不懈怠,这样的人就叫做君子。
    君子不尽人之欢,不竭人之忠,以全交也。
    君子不要求别人时时事事都说自己好,也不要求别人时时事事都要对得起自己,这样,交情才能始终保持。
      《礼》曰:
      《礼经》上说:“
    君子抱孙不抱子。
    君子抱孙不抱子。”
    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,子不可以为父尸。
    这话的意思是,祭祖时,孙子可以充当代表祖父的尸,而儿子则不可。
    为君尸者,大夫士见之,则下之。
    充当代表已故国君之尸的人,大夫和士遇到他都要下车致敬。
    君知所以为尸者,则自下之,尸必式。
    如果国君知道某人是尸,也要下车致敬,而为尸者一定要凭轼答谢。
    乘必以几。
    尸登车时,要用几来垫足。
      齐者不乐不吊。
      斋戒的人,不可听音乐,也不可到别人家吊丧。
      居丧之礼,毁瘠不形,视听不衰。
      居丧之礼,允许由于悲伤而消瘦,但不至于形销骨立,视力和听力不可衰退。
    升降不由阼阶,出入不当门隧。
    上堂下堂不走家长常走的东阶,出入大门不走门外当门之中道。
    居丧之礼,头有创则沐,身有疡则浴,有疾则饮酒食肉,疾止复初。
    居丧之礼,头上生了疮,可以洗头,身上长了疮,可以洗澡,生了病,这是特殊情况,可以饮酒吃肉,但病愈之后就要照旧。
    不胜丧,乃比于不慈不孝。
    如果悲伤过度坏了身体而不能承担丧事,那就等于不慈不孝。
    五十不致毁,六十不毁,七十唯衰麻在身,饮酒食肉,处于内。
    五十岁的人,允许因悲伤而消瘦,但不可过分,六十岁的人,可以不因为悲伤而消瘦,七十岁的人,只须披麻带孝就行,可以饮酒吃肉,可以住在自己的居室内。
    生与来日,死与往日。
    办丧事的规矩,凡是涉及生者的,如成服和持丧棒,应从死者死之次日开始计算。
    知生者吊,知死者伤。
    凡是涉及死者的,如殡敛和埋葬,应从死者死之当天开始计算。
    知生而不知死,吊而不伤;
    如果是与死者家属有交情的,应去慰问死者家属,如果是与死者本人有交情的,应去哀悼葬者。
    知死而不知生,伤而不吊。
    只与死者家属有交情而与死者本人无交情,就只须慰问而不须哀悼,反过来,则只须哀悼而不须慰问。
    吊丧弗能赙,不问其所费。
    慰问丧家,如果不能提供财物上的帮助,就不要问办丧事的花费。
    问疾弗能遗,不问其所欲。
    探视病人,如果不能有什么馈赠,就不要问病人需要什么。
    见人弗能馆,不问其所舍。
    见到行人,如果不能留宿,就不要问他住在什么地方。
    赐人者不曰来取。
    赠人物品,不要叫人来取。
    与人者不问其所欲。
    而要派人送去,给人东西,不要问人想要与否。
    适墓不登垄,助葬必执绋。
    到墓地去,不要上到坟头上,参加葬礼必须助挽柩车。
    临丧不笑。
    参加追悼,不可嬉笑。
    揖人必违其位。
    与人作揖,必须离开原位。
    望柩不歌。
    望见运柩车,不可唱歌。
    入临不翔。
    进入丧家,走路不要张开两臂。
    当食不叹。
    吃饭时不可唉声叹气。
    邻有丧,舂不相。
    邻居有丧事,即使在舂米时也不可喊号子。
    里有殡,不巷歌。
    邻里有停殡待葬的,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。
    适墓不歌。
    到墓地上,不要唱歌。
    哭日不歌。
    吊丧之日,不要唱歌。
    送丧不由径,送葬不辟涂潦。
    护送柩车,不要走小路,挽着柩车,不要只顾自己而避开路上的积水。
    临丧则必有哀色,执绋不笑,临乐不叹;
    参加追悼一定要有哀伤的表情,助挽柩车时不可嬉笑,听音乐时不可叹气。
    介胄,则有不可犯之色。
    披上铠甲戴上头盔,就要表现出不可侵犯的神态。
      故君子戒慎,不失色于人。
      所以君子小心谨慎,在什么场合就要有什么场合的神态。
    国君抚式,大夫下之。
    遇到国君凭轼行礼时,大夫就要下车示敬。
    大夫抚式,士下之。
    遇到大夫凭轼行礼时,士就要下车示敬。
    礼不下庶人,刑不上大夫。
    礼制不下及于庶人,刑罚不上及于大夫。
    刑人不在君侧。
    受过刑罚的人,不宜让他在国君左右。
      兵车不式。
      乘兵车时不须凭轼行礼。
    武车绥旌,德车结旌。
    天子所乘的武车,旌旗是招展着的,意在宣扬威猛,天子所乘的德车,旌旗是缠在旗竿上的,以示德美于内,不尚赫奕。
    史载笔,士载言。
    如果国君去参加盟会,随行的史官要负责携带文具,司盟的士要负责准备好有关盟辞。
    前有水,则载青旌。
    在队伍进行的途中,前面发现水,前导的警卫就竖起画有青雀的旌旗以警众。
    前有尘埃,则载鸣鸢。
    发现尘土飞扬,就竖起画有鸣鸢的旌旗以警众。
    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。
    发现车骑,就竖起画有飞鸿的旌旗以警众。
    前有士师,则载虎皮。
    发现兵众,就用竿子举起虎皮以警众。
    前有挚兽,则载貔貅。
    发现猛兽,就竖起画有貔貅的旌旗以警众。
    行:
    凡是行军之阵:
    前朱鸟而后玄武,左青龙而右白虎。
    前锋以画有朱雀的旗帜为标志,后卫以画有玄武的旗帜为标志,左翼以画有青龙的旗帜为标志,右翼以画有白虎的旗帜为标志。
    招摇在上,急缮其怒。
    中军则以北斗七星旗为令旗,所以士卒坚劲奋勇,如天帝之威怒。
    进退有度,左右有局,各司其局。
    前进后退,都有一定的法度,左右两翼,也各有主官负责。
      父之雠,弗与共戴天。
      对于杀父的仇人,作儿子的必须与他拚个死活,什么时候杀了他什么时候才算罢休。
    兄弟之雠不反兵。
    对于杀害兄弟的仇人,要随时携带武器,遇见就杀。
    交游之雠不同国。
    对于杀害朋友的仇人,如果他不逃到别国去,见即杀之。
    四郊多垒,此卿大夫之辱也。
    如果国都的四郊筑有许多防御工事,那是卿、大夫的耻辱。
    地广大,荒而不治,此亦士之辱也。
    土地尽管广大,如果任其荒废而不加治理,也算是地方官长的耻辱。
      临祭不惰。
      参加祭祀,不得怠惰。
    祭服敝则焚之,祭器敝则埋之,龟策敝则埋之,牲死则埋之。
    祭服破了要烧掉,祭器破了要埋掉,用于卜筮的龟策破了要埋掉,用于祭祀的牲口死了要埋掉。
    凡祭于公者,必自彻其俎。
    凡是在国君的庙里助祭的士,祭过神后,都要把应得的一份祭肉自己带回家中。
      卒哭乃讳。
      行过卒哭之祭,就要避免称呼死者之名。
    礼,不讳嫌名。
    但据礼的规定,与死者之名读音相同的字可以不避。
    二名不偏讳。
    双字之名只要避其一字即可。
    逮事父母,则讳王父母;
    如果赶上侍奉父母,就要避讳祖父之名,如果未赶上侍奉父母,则可不避讳祖父之名。
    不逮事父母,则不讳王父母。
    在国君面前不避家讳,在大夫面前则应避国君之讳。
    君所无私讳,大夫之所有公讳。
    读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等经典,不须避讳,写文章,不须避讳,否则将辞不达意,闹出笑话。
    《诗》、《书》不讳,临文不讳。
    庙中的祭文和祝辞,不须避讳。
    庙中不讳。
    国君夫人的家讳,即令是在和国君对话,臣子也不须避讳。
    夫人之讳,虽质君之前,臣不讳也;
    妇人之名讳,仅限于家门之内。
    妇讳不出门。
    对大功、小功的亲属,不须避讳。
    大功小功不讳。
    凡是到了一个新地方,要先打听当地的禁忌,进到城里边,要先打听城里的风俗。
    入竟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
    进到别人家,要先打听主人的家讳。
      外事以刚日,内事以柔日。
      祭祀家外之神要用单数日,祭祀家内之神要用双数日。
      凡卜筮日:
      凡用卜筮的办法来择定吉日。
    旬之外曰远某日,旬之内曰近某日。
    本旬以外的日子称作“远某日”,本旬之内的日子称作“近某日”。
    丧事先远日,吉事先近日。
    丧葬等事,应先卜远日,祭享等事,应先卜近日。
    曰:“
    卜时要说:“
    为日,假尔泰龟有常,假尔泰筮有常。”
    卜个吉日,借助泰筮判个吉凶,泰筮的灵验是一贯的,”筮时要说,“筮个吉日,借助泰筮判个吉凶,泰筮的灵验是一贯的。”
      卜筮不过三,卜筮不相袭。
      不管是用卜或用筮,都不能超过三次。
    龟为卜,策为筮,卜筮者,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、敬鬼神、畏法令也;
    用了龟卜,就不可再用蓍[]筮[],用了蓍筮,就不可再用龟卜,用龟甲来判定吉凶叫做卜,用蓍草来判定吉凶叫做筮,卜与筮,这是古昔圣王用来使百姓相信择定的吉日吉时、崇敬祭祀的鬼神、畏服君长的法令而以神道设教的办法。
    所以使民决嫌疑、定犹与也。
    同时也是使百姓在徘徊犹豫之时借以做出决断的办法。
    故曰:“
    因为:
    疑而筮之,则弗非也;
    犹豫不决才进行卜筮,既已卜筮,就不可再对卜筮的结果产生怀疑。
    日而行事,则必践之。”
    已定在那一天举行祭祀,就必须在那一天举行。
      君车将驾,则仆执策立于马前。
      国君的乘车将要套马时,仆人应手执马鞭立在马前。
    已驾,仆展軨、效驾,奋衣由右上取贰绥,跪乘,执策分辔,驱之五步而立。
    马套好之后,仆人要检查车轮有无毛病并且试车,试车时,仆人要首先抖落衣服上的尘土,然后从右边拉着副绥上车,以跪姿乘坐,拿起马鞭,两手分握缰绳,驱车前行五步而止。
    君出就车,则仆并辔授绥。
    国君出来登车时,仆人要一手把缰绳总握,用另一只手将正绥递给国君。
    左右攘辟,车驱而驺。
    国君登车之后,侍从们退向路的两边,车子开动以后,负责警卫的车又急忙跟在车后。
    至于大门,君抚仆之手而顾,命车右就车;
    车子走到大门口,国君按住仆人的手,示意停车,并回过头来命令车右登车。
    门闾沟渠,必步。
    车子经过城门、里门和沟渠时,车右必须下车步行。
      凡仆人之礼,必授人绥。
      凡是驾车的仆人,按礼来说,一定要把登车绳递给乘车者。
    若仆者降等,则受;
    如果驾车者的身份低于乘车者,乘车者就接受。
    不然,则否。
    不然的话,就不能接受。
    若仆者降等,则抚仆之手;
    更具体地说,如果驾车者的身份低于乘车者,乘车者在接受登车绳时,应先用手按住驾车者的手。
    不然,则自下拘之。
    示意不敢当,然后再接受,如果双方身份相等,就应当从驾车者的手的下方直接取绳。
    客车不入大门。
    客人的马车不可驶入主人的大门,这是表示谦虚。
    妇人不立乘。
    妇女乘车不可站着。
    犬马不上于堂。
    犬马不可牵到堂上。
    故君子式黄髪,下卿位,入国不驰,入里必式。
    君子乘车时,遇到老年人要凭轼致敬,经过卿的朝位要下车示敬,进入城门不可驰骋,进入里门必须凭轼致敬。
      君命召,虽贱人,大夫士必自御之。
      国君命人召唤,即使来人的地位低贱,大夫、士也必须亲自出迎,以示尊重君命。
    介者不拜,为其拜而蓌拜。
    穿铠甲的人不拜,因为著甲而拜有损军容。
    祥车旷左,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;
    祥车要空着左边的尊位,如果乘国君的从车,可千万不要空着左边的尊位。
    左必式。
    因为那样就意味着国君去世。
    仆御、妇人则进左手,后右手;
    既然是御者立在左边的尊位,为表示自己的局促不安,所以御者始终作凭轼之姿,为妇人驾车,要伸出左手执辔,右手后缩,这是为了避免嫌疑。
    御国君,则进右手、后左手而俯。
    为国君驾车,则要伸出右手执辔,左手后缩,朝国君略微俯身,以示敬意。
    国君不乘奇车。
    国君不可乘奇邪不正之车。
    车上不广欬,不妄指。
    在车上不要大声咳嗽,不要随便指指点点。
    立视五巂,式视马尾,顾不过毂。
    站着,视线达到车轮转动五周的距离,凭轼行礼时,视线只达到马尾,回头看时,视线不得超过车毂。
    国中以策彗恤勿驱。
    进入国都就改用策彗轻轻搔摩驾车的马。
    尘不出轨。
    降低车速,使尘土不至于飞扬到车辙之外。
    国君下齐牛,式宗庙。
    国君经过宗庙的门口要下车,遇见供祭祀用的牛要凭轼致敬。
    大夫士下公门,式路马。
    大夫、士经过国君的门口要下车,遇见路马要凭轼致敬。
    乘路马,必朝服载鞭策,不敢授绥,左必式。
    臣子驾驭路马,一定要穿上朝服,虽然带有马鞭,但备而不用,也不敢把登车的引绳递给别人,并且要站在车的左边,必须凭轼致敬。
    步路马,必中道。
    牵着路马步行,一定要走在道路正中。
    以足蹙路马刍,有诛。
    凡是践踏路马草料者,有罚。
    齿路马,有诛。
    估量路马年龄者,有罚。

    注释:

    〔累〕堆积,积聚。连续,屡次。重量单位。通“倮”(luǒ)。裸露。(旧读lèi)牵连,连累。2。 lèi烦劳,托付。妨碍,损害。忧患。指家眷。3。 léi同“缧”。绳索。见“累牛”。绁,1。 léi绳索。攀援,缠绕。盛铠甲的器具。无罪而被迫害致死的人。2。 lěi积聚,堆积。(旧读lèi)牵累,牵制。〔证〕《战国策·楚策三》:“东有越,北无晋,而交未定于齐、秦,是楚孤也,不如速和。”块积苏xxxxx,尘胁肩足,《古代汉语词典》
    〔桥〕“橋”的简化字。《汉语大字典》

礼记相关作品
      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声相应,...
      君之适长殇,车三乘;公之庶长殇,车一乘;大夫之适长殇,车一乘。   公之丧...
      公仪仲子之丧,檀弓免焉。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,檀弓曰:“何居?我未之前闻也。...
      《曲礼》曰:“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。”安民哉!   傲不可长,欲不可从,...
      凡奉者当心,提者当带。   执天子之器则上衡,国君则平衡,大夫则绥之,士则...
    打印版文档下载
您一定感兴趣的合集(推荐)
礼记(西汉)

《礼记》又名《小戴礼记》、《小戴记》,成书于汉代,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。《礼记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,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  ,书中内

曲礼上图片
k8凯发天生赢家 www.cngwzj.com icp备案: 
古文投稿k8凯发天生赢家的联系方式 邮箱:cngwzj@foxmail.com 本站非赢利组织,为个人网站,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,如无意间侵权,请联系告知,立马删除。
网站地图